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城乡规划领域>城乡规划
《河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批前公示
发布日期:2016-05-24 10:27 来源: 住建局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信息索引号 | YC03113-2016-0006 | 发布时间 | 2016-05-24 | ||
发布机构 | 文号 | ||||
主题词 | 城乡规划 | 体裁 | 河公告 |
《河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批前公示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总目标,实施城乡统筹规划管理,合理配置城乡空间资源,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协调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置,确立河津市新型城镇化道路,引导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编制《河津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14-2030年)》。为使该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现将规划征求意见稿(含文本及相关图件)进行公示。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
其中:近期:2014-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河津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河津市2办2镇5乡,面积593平方公里。
三、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发展定位
运城市副中心城市;晋南城镇群西部门户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山西国家综改试验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区;国家级铝工业基地。
(二)发展总目标
以铝工业为特色,新型煤化工、钢铁机械产业优化升级,新材料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工业发达、商贸繁荣的经济强市;
古耿历史文脉传承、文物古迹彰显、教育科研进步的文化名市;
以人为本,“一山三水”整体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
新耿与龙门联系便捷、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生产工作高效,生活方便舒适,人们安居乐业的宜居城市;
东西连接秦晋、南北贯通晋南西部,交通顺畅、社会经济交流的开放城市。
(三)发展战略
总战略:转型引领、构筑中心、特色提升;
区域发展战略:交通先导、区域联动;
空间优化战略:中心集聚、组团联动;
产业发展战略:优势拓展、战略新兴;
生态发展战略:资源整合、生态宜居;
社会发展战略:和谐发展、城乡统筹;
人才发展战略:尊重人才、内培外引。
四、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总人口规模
规划近期(2020年)总人口为42.9万人,远期(2030年)总人口为46.4万人。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近期(2020年)城镇化率为62.0%,城镇人口为26.5万人;远期(2030年)城镇化率为74.0%,城镇人口为34.3万人。
(三)城乡空间总体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两轴、三区、多点”的城乡空间格局。
“一核”: 指中心城区,包括新耿区和龙门区,是全市经济产业、社会发展的中心,也是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极核。
“两轴”: 分别为东西向的区域发展主轴和南北向的城镇发展轴。其中,东西向轴线与108国道、侯西铁路等交通要道走向基本一致,是河津市作为门户城市沟通东西部地区的主要轴线。南北向轴线沿原209国道沟通中心城市与僧楼、樊村、小梁三个重点城镇和工农业园区,同时连通周边城市,交流联系紧密。
“三区”: 分别为西北部山地生态修复区、中部城镇化产业化重点推进区、南部特色农业和粮棉果蔬主产区。
“多点”: 即多个乡镇集聚点和产业园区,重点为居民点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优化镇区和乡集镇建设,并整合产业用地,集中发展产业园。
(四)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河津市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表(2030年)
等级 |
规模(万人) |
城镇名称及人口(万人) |
数量 |
Ⅰ |
>20 |
中心城区(30) |
1 |
Ⅱ |
1-5 |
僧楼镇(2.0)、樊村镇(1.3)、小梁镇(1.0) |
3 |
Ⅲ |
0.5-1 |
赵家庄乡(0.6)、阳村乡(0.8)、柴家乡(0.7) |
3 |
(五)城镇职能结构
1.职能等级
规划河津市职能等级划为:中心城市、重点城镇和一般乡镇。
中心城市:指河津市中心城区,由新耿区和龙门区构成,其影响范围和辐射带动作用覆盖整个河津市及周边地区。
重点城镇:包括僧楼镇、樊村镇和小梁镇,是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通过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交通、区位优势,完善生活生产服务设施完备,带动周边村镇发展。
一般乡镇:包括阳村乡、赵家庄乡、柴家乡。产业特色鲜明,较具发展潜力,是地域内重要的经济、商贸、文化活动单元,联系城市和农村的主要纽带。
2.职能引导
规划河津市各乡镇按照综合型、工贸型、农贸型和农贸及工业型四种职能类型进行调整和引导。
河津市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表(2030)
职能等级 |
城镇 名称 |
职能 类型 |
主要职能 |
中心城市 |
中心 城区 |
综合型 |
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区域重要交通枢纽,以铝工业、能源、化工、铸造、建材为主,商贸、运输、旅游等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城市 |
重点城镇 |
樊村镇 |
工贸型 |
市域北部中心城镇,依托王家岭煤矿,以焦铁铸、煤电铝产业为重点,集工业、运输、商贸和服务于一体的工贸型城镇 |
僧楼镇 |
工贸型 |
市域北部中心城镇,工业重镇。以煤化工业、铸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产业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
|
小梁镇 |
农贸型 |
市域南部以特色农业、建筑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区域中心镇 |
|
一般乡镇 |
赵家庄乡 |
农贸及工业型 |
临近中心城区,传统农业大乡,新兴工业强乡,工农并举的农贸及工业型城镇 |
阳村乡 |
农贸型 |
黄河东岸,以种植、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兼具生态、人文旅游功能的农贸型城镇 |
|
柴家乡 |
农贸型 |
市域南部以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
五、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一)重点产业体系
构建由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构成的产业体系。
主导产业:铝工业、煤化工、钢铁铸造及机械加工;
关联产业:煤炭开采及洗选、建材;
基础产业:电力、现代农业、农副食品加工、商贸服务、物流;
先导产业: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
(二)产业布局规划
规划着力形成“一心、一带、五园、五区”的产业空间总体格局。
“一心”:指河津市中心城区,是全市经济产业发展的中心,也是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极核。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商业服务业,以商务金融、现代物流、旅游服务、文化教育等第三产业为主,打造全市商贸流通中心、生产性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核心。
“一带”:“Z”字型综合产业发展带,沿北部山缘-原209国道-108国道,集合了铝工业、新技术新材料产业、商贸物流业、清洁能源、新型煤化工、综合服务业等主要产业,联系多个产业园区,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串珠状的产业发展带。
“五园”:包括铝工业园、新技术新材料园、循环经济园、百底工业园、城西电厂物流园,是河津市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产业园区。
“五区”:指中部综合经济区和城市外围包括工农业生产、生态抚育多种功能的四个区域,分别为西北部山地生态林果业主导区、东部平川养殖及粮棉生产区、阳村黄河湿地农业实验区、汾河南岸阶地果蔬生产区,同时构成了城市发展的生态屏障。
六、基础设施规划
(一)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规划形成“三纵三横”的市域对外运输格局。
“三纵”: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通道、河运河吉高速和209国道。
“三横”:侯西铁路、侯禹高速和108国道。
县乡道路主要提升中心城区与外围乡镇、中心村、产业集中区,以及重点乡镇、乡村居民点之间联系。
(二)供水工程规划
到规划期末(2030年)河津市市域总用水量为2.0亿立方米/年。其中城镇日用水量为8.4万立方米,即3066万立方米/年。农业用水量为6300万立方米/年。工业用水量为9125万立方米/年。
在重点镇和一般乡镇各建小型水厂一座。在公共供水系统难以覆盖的乡村,因地制宜地建设集中供水设施,改善饮用水条件。
规划保留现状五百家第五供水厂、米家湾第二供水厂、第九供水厂的供水能力,以新耿区地下水水源地为水源,供水规模分别为0.25万立方米/天、0.24万立方米/天、0.24万立方米/天。
规划新建新耿区城乡集中供水工程供水厂,供水规模为3.6万立方米/天,规划占地面积为2.0公顷。
规划扩建龙门区生活供水厂,供水规模为2.8万立方米/天,规划占地面积为1.2公顷。
规划保留龙门区生产供水厂,供水规模为30万立方米/天。包括周边工业的供水量。
规划在樊村镇设生活供水厂,供水规模为0.6万立方米/天。
规划小梁镇、柴家乡、赵庄乡分别设置供水站,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以打井的方式采取。供水能力分别为0.2立方米/天、0.1立方米/天、0.5立方米/天。
规划在循环经济产业园内设置生活供水厂一座,供水能力为1.0立方米/天。
(三)排水工程规划
规划河津市城乡排水体制为完全雨、污分流制。现状建成区应结合城市建设逐步改造为雨污分流制,新开发区严格采用雨、污分流制。到规划期末(2030年),河津市城乡总的污水量为16.9万立方米/天。
扩建现状龙门区生产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8.0万立方米/天,主要收集龙门区生产污水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生产污水。
扩建龙门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2.0万立方米/天,主要收集龙门区综合生活污水,并将万春区生活污水纳入该污水处理厂。
扩建新耿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4.0万立方米/天,主要收集新耿区、赵家庄乡和阳村乡综合生活污水。
规划在小梁镇新建污水处理站一座,处理规模为0.1万立方米/天,主要收集小梁镇综合生活污水,要求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
规划在柴家乡新建污水处理厂一站,处理规模为0.1万立方米/天,主要收集柴家乡综合生活污水。
规划在循环经济园区209国道以北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处理规模为3.0万立方米/天,主要收集示范园内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规划城乡污水再生水回用率达到40%。雨水工程规划采用LID低影响开发理念进行规划,增加城市对雨水的集蓄利用,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率。涝设防标准为30年。
(四)供电工程规划
规划远期河津市市域最大电力负荷为40.60万千瓦,中心城区最大电力负荷为30.0万千瓦;市域供电电源包括河津电厂、河津铝厂发电厂及为本地220千伏龙门变电站。规划新建110千伏公用变电站2座,分别为:110千伏石梁庙变电站,主变容量2×40兆伏安和110千伏城南变电站,主变容量2×50兆伏安。
加强对现有高压走廊的控制力度,新建高压线尽量按规划确定走廊布置。新建220千伏线路以高压架空为主,高压走廊单塔控制宽度为40米;城市外围新建的110千伏高压线路采用架空线,高压走廊单塔控制宽带为25米,进入中心城区采用架空形式走廊确有困难的110千伏高压线路可采用电缆入地敷设方式,其他一般城区采用钢管塔架空方式架设。
(五)电信工程规划
河津市电信规划目标为: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为70%,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0%;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5%,普及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数字广播;宽带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宽带用户接入率达到70%以上;实现全网交换机数字化,全网中继光缆化,广泛实现FTTC(光缆到小区)、FTTB(光缆到大楼),重要用户实现FTTH(光缆入户);各类通信管道实现互联互通。
河津市规划固定电话用户数量为17.18万线,移动电话用户数量为27.0万部,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量为14.0万户,邮政业务量为3000万件;河津市中心城区规划设置2座电信中心局,1座端局,4座模块局;规划新耿北区、新耿南区、城北片区各邮政支局各1处,设置12所邮政服务所;规划有线广播电视信号由有线广播电视基站提供,规划4座有线电视基站,其中新建3座,保留现状1座。
(六)燃气工程规划
河津市燃气气源规划以山西省省际天然气管道为河津市主供气源,并辅助以液化石油气;河津市规划用气量为13.77万立方米/天。气源取自天然气南方平门站。
规划河津市中心城市及周边乡镇等天然气管道沿线乡镇采用天然气供气,市域范围内应根据山西省统一规划落实气源配套(门站)工程、燃气管网工程、调峰工程、天燃气加气站工程等。平川地区的乡镇,可采用城镇燃气管网供气。其余镇区及工业园区,包括山区镇及平川镇,可采用工业过程产生的伴生气供气,农村地区宜根据经济条件,或采用液化石油气供气、或采用集中沼气池或秸秆气化站供气。
中心城区远期新耿区储配站储气量应达40.0万立方米/天;龙门区储配站储气量应达42.6万立方米/天。规划新建CNG加气站10座。规划供气管网采用中压B管网系统。
(七)供热工程规划
河津市规划中心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其他区域集中供暖率达到75%以上;河津市中心城区总热负荷为1038.29兆瓦。
规划河津市中心城区主要热源为河津电厂热电厂、河津铝厂热电厂和两座调峰热源厂,共供热能力达1000兆瓦;各乡镇及组团,采用集中锅炉房供热方式。规划万春区由铝厂热电厂供热管道统一供给;赵家庄乡、阳村乡由河津电厂热电厂供热管道统一供给;柴家乡、小梁镇、百底工业区由于距离主城区较远,采用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农村地区,可根据村庄聚集的形态及经济状况,采用小锅炉房供热或节能吊炕采暖,尽量减少户用土暖气或小煤炉等不节能、不环保产品的数量。
(八)环卫工程规划
新建公共厕所全部采用水冲式厕所,逐步取消旱式公共厕所。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间距在300-500米之间,规模一般为50-120平方米/座。大型商场、公共建筑设置对外开放的公共厕所,居住小区一般20-25公顷设置一座公共厕所。
废物箱一般设置在交通性主次干路、商业街道两侧及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商业街道设置间距为25-50米,交通性道路设置间距为50-80米,一般道路及小区道路设置间距80-100米。
河津市设置垃圾转运站8个,每个用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物的间隔不小于5米。
推广“村收集、乡镇转运、市统一处理”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模式,每个村庄应至少设置一处垃圾收集点,每个乡镇应至少设置一处垃圾转运站,将垃圾统一运送至市环卫处理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
敬请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或建议,请以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反馈。
公示时间:2016年5月24日-2016年7月4日
公示地点:1、河津市人民政府网
2、河津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联系地址:河津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邮编:043300
联系人:原晓杰 贺方梁 联系电话:0359-6313079
电子邮箱:hjghb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