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 本站地图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5-04-15 11:34     来源: hjzfwz     【字体: 】     打印本页

信息索引号 发布时间 2015-04-15
发布机构 文号
主题词 体裁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3月9日在河津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 长  杜中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挑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为导向,大力加强稳定经济运行、调整产业结构、保障改善民生和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积极推进工业集群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经济在克服困难中实现了新的发展。全年完成GDP188.8亿元,工业增加值98.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8.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3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6元。
    ──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围绕年初安排的80个重点项目,全力推行四大班子双包责任制,下大力气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各种瓶颈问题,新增贷款17.63亿元,解决项目用地1250亩,完成西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促成河津电厂和华泽铝电、中铝山西分公司、宏达集团开展电力直供和多边交易。津华原料药、远东薄水铝石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等各项指标名列运城前茅。
    ──工业新型化迈开步伐。按照《河津市煤电铝产业转型及铝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河津市煤化工产业转型发展及煤化工园区规划》,以铝深加工和煤化工两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大力开展集群化招商,先后引进西航铝业山西分公司、中大海圣矿用品等项目,圆满完成“10、30、10”目标任务。加快推进百万吨铝循环产业基地建设,省发改委正式下发华泽铝电低热值煤发电项目路条。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全年完成投资47亿元,同比增长30%。推进集群园区化发展,投资1.2亿元,完成两大园区天然气管网、骨干道路绿化、变电站等工程,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农业现代化初见成效。聘请山西农大编制《河津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与项目规划》,按照“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的理念,实施农业产业化推进工程,流转土地6.2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一村一品专业村1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3个、运城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建设干果经济林1万亩、高标准农田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1.81亿公斤,增长1.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城区阳村高效管灌、瓜峪河道治理等项目建成投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完成九一路、2900人饮水安全、1520人易地搬迁、赵家庄环境连片整治等民生工程,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明显改善。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按照“大城区、小城镇、中心村”三位一体发展理念,聘请省城乡设计规划院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市控制性详规》等6个专项规划,建成九龙大街、紫金街北延、耿都大道、莲池南路、馨苑东街、城市客运站等工程。围绕“产业集聚区、城镇新区、特色风貌整治街、宜居新社区”等重点,加快僧楼、樊村小城镇建设。积极引导城郊型、厂郊型农村发展楼宇式住宅,共建成214栋、总面积103万平米。加快宜居城市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加强城市绿化,倡导文明新风,引领运城市大县城建设就地城镇化发展新模式。城市建成区面积2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8%,城区清洁燃料使用率94%,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城市污水处理率91%,城市绿化覆盖率35.8%。
    ──城乡生态化提速提质。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5133”大城镇绿化工程,完成九龙大街、汾滨南街、高禖庙和薛仁贵景区绿化,提升改造108国道城区段等12条主干道路,绿化村庄40个、企业5个,植树造林3.4万亩。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大气污染防治10条措施要求,深入开展集中整治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减排二氧化硫3150吨、氮氧化物9860吨、烟粉尘3020吨。全市二级以上天气达到304天,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实现良性互动。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加强。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原则,投资3000余万元,为农村中小学配备教学仪器和高标准信息技术教室,完成3所农村幼儿园改扩建。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5家市直医疗机构、17家基层医疗机构、157家村级卫生室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我市被确定为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县。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20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00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限价商品房450套,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800余户。扎实推进山区群众安居工程,完成大小丁家湾新村、下院新村二期、半坡和上岭移民扶贫工程。
    ──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聘请省、市专家,对危化、非煤、工贸等行业安全生产把脉会诊,持续开展一月一行业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六打六治”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侦破命案、打黑除恶、严打整治等专项行动,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实现“天眼”工程全覆盖。圆满完成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基层组织自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大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力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83批,办结132批,案件到期办结率96.5%。组织法院、信访、人社等部门,及时介入民间借贷、劳资纠纷等突出问题,利用法律手段,积极化解矛盾,全力维护和谐稳定。
    ──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项,承接行政审批事项6项。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持续整治四风问题,作风建设的刚性约束得到进一步强化。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完成工商、质监部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接收工作。认真落实涉煤收费清理规范和煤炭焦炭公路销售体制改革要求,及时取消涉煤收费项目,切实减轻用煤企业负担。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放宽注册登记条件,全年新登记注册各类企业508户,同比增加235%。深入开展三位一体联动督查,政务环境、行政效能、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加强统计、文化、体育、气象、地震、人防、民宗、老龄、残联等各方面工作,各项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风雨同舟、攻坚克难,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一年来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河津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传统企业受产能过剩、环保约束、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正在承受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二是尽管我们积极推进工业集群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上了一批项目,但新的增长“发动机”马力不足,新旧动力“青黄不接”;三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社会事业投入与人民群众期望还有不小差距;四是经济下行带来的下岗失业、债务纠纷等一系列问题,给社会治理工作造成很大压力;五是政府建设和干部作风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不作为、乱作为、懒政怠政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解决问题,努力克服困难,决不辜负40万河津人民的厚望。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运城市全面实施“三个方案”的开局之年。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省经济处于下行通道,经济发展环境不容乐观。对此,去年以来,运城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出台了工业集群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三个方案”,并经运城市人大审议通过。“三个方案”是今后一段时期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框架,是指导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蓝图,是统筹运城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是推动运城科学发展的顶层设计。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抢抓发展机遇,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为契机,以“三个方案”为统领,按照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总体安排和“三创两提升”总要求,突出抓好50个重点项目,深化改革创新,转方式、调结构,夯基础、惠民生,强法治、保稳定,实现弊革风清,促进富民强市,全面建设绿色富裕繁荣和谐的现代化工贸城市。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去年基本持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坚持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
    工业是河津经济的主体,集群化是工业发展的方向和希望。按照《河津市2015年产业集群化行动方案》要求,抓好17个工贸重点项目,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构筑工业发展新格局。传统产业以煤电铝材一体化、煤焦油气化全循环、铁钢铸机加相配套为重点,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煤电铝材要充分利用运城建设百万吨铝循环产业基地机遇,加快煤电铝联营整合,推进铝产业链条延伸,重点抓好投资35亿元的华泽低热值煤发电,投资20亿元的同煤寺塔煤矿120万吨矿井,投资18.6亿元的腾晖、万杰、薛虎沟、杜家沟4座煤矿基建,投资3.5亿元的华泽铝电7万吨电解铝,投资2亿元的华昌10万吨铝深加工等项目。    煤焦油气化要以循环经济为路径,以化产回收为重点,推进煤炭产业实现清洁低碳发展,重点抓好投资5.4亿元的阳光华泰炭黑及尾气发电扩建,投资7700万元的阳光循环流化床锅炉供热等项目。铁钢铸机加要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机械加工,加快形成以型材、锻件、板材为主体,终端产品相匹配的产业体系,重点抓好投资1.5亿元的大捷国贸集装箱生产线,投资1亿元的奋达机械数控机床及高精密减速器,投资5000万元的河东铸造3万吨铸件精加工等项目。新兴产业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品研发,加强市场开拓,强化政策配套,不断壮大规模,重点抓好远东铝业、津华药业、晋铝耐材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推动多品种氧化铝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要围绕铝深加工和煤化工两大主攻产业,大力开展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招商,按照“横向配套、纵向延伸”的思路,瞄准“产业集聚地、龙头企业、技术人才和消费市场”四个关键点,充分发挥小分队作用,进行精准化、专业化、定向化招商。要抓住投资4亿元的潞安太阳能光伏发电,投资3亿元的中基远洋物流港,投资2000万元的恒鑫达氧化铝陶瓷制品等项目,盯紧不放,积极推动,确保两大集群2014年开工的26个项目,今年完成投资14亿元,同时今年再新上项目21个,完成落地资金100亿元,当年总投资达到45亿元。要围绕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展馆、铝工业园区道路、王家岭生活服务区和培训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新优势。力争年底两大集群工业总产值增幅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达到51%以上。
    (二)按照工业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农工作始终都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河津市2015年农业现代化行动方案》要求,抓好9个农业重点项目,以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为重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扎实推进土地规模化。全面铺开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力争年内基本完成任务。发挥市乡土地流转中心作用,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开展土地流转,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奠定基础。要紧紧围绕运城市现代农业“一带四线”规划,抓好我市农业特色产业板块建设,黄河经济带要加快实施阳光淡水养殖4000亩鱼塘扩建、苍头2000亩鲜桃标准化基地、晟东500亩观赏食用玫瑰园等项目,发展无公害设施蔬菜1000亩;209国道沿线连片综合产业带要在僧楼、樊村、城区建设粮食高产示范基地3万亩,在小梁、柴家、赵家庄发展干鲜果标准化基地5000亩、特色苗木基地500亩、观光采摘园2个。扎实推进组织企业化。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认定家庭农场50家,培育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2家,力争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扎实推进技术现代化。大力推广精量播种、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新技术,积极发展科技型高效农业。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培训农民1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人,全市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65亿公斤以上。扎实推进经营市场化。抓好农产品产地交易和冷链物流市场建设,推进津美农副产品市场提升改造,完善邵庄农贸市场设施配套,启动阳村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抓好农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依托淘宝网“特色中国运城馆”,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扶持乡镇农资配送网点和丰民、金土地等农资、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认定无公害产地600亩、产品3个,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抓好投资1亿元的遮马峪水库、投资8000万元的瓜峪水库、投资5000万元的汾河防洪二期、投资2700万元的柴家阳村高效节水灌溉及投资1600万元的禹门口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抓好投资2300万元的小梁乡西坡等5村土地整理、投资1800万元的柴家乡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投资1800万元的中湖潮等4村耕地开发、投资1200万元的赵家庄乡万亩高标准农田等项目,进一步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力争全年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三)统筹推进城镇化发展,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按照《河津市2015年新型城镇化行动方案》要求,抓好24个基础建设重点项目,推进大城区、小城镇、中心村统筹发展。大城区建设要着眼于通过产业集聚承载人口集聚的功能,坚持路水林产四管齐下,重点抓好总投资5700万元的塔前路、高速路西出口至龙门大道西段、紫金街部分翻修、振兴东路等道路建设;抓好总投资1.9亿元的清涧湾污水收集及提升泵站、龙门大道外排水涵、209国道排水、城市1号排水泵站扩容改造、10千伏城市电网、城北棚户区改造等新建工程;继续抓好总投资4.5亿元的市医院续建、莲池公园、华兴东路、黄村阳村35千伏变电站增容、1000套限价商品房等续建工程;积极启动华兴路立交桥、龙岗路西段、万春街北段、站前路东延、耿都大道二期、铝六路、东张路改造及九龙幼儿园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配合蒙华铁路、吉河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要着眼繁荣农村市场和就近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功能,以樊村、僧楼、阳村为重点,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绿地、中心街市、居住社区建设,引领全市小城镇发展。中心村建设要与园区建设相结合、与环保避让搬迁相结合,坚持集约用地,制定鼓励政策,引导农村利用闲置土地,发展楼宇式住宅,破解农村宅基地紧张问题。认真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河津特色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力争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4%。
    (四)完善城镇化配套功能,加快建设宜居城市
    建设宜居城市既是人民的期盼,也是政府的责任。按照“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化丰富、生活便捷、环境优美”的要求,以供水供气供热、绿化美化、市容环境、商贸文化等方面为重点,努力建设幸福宜居家园。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利用政策机遇,积极协调企业和社会各方力量,启动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加快城市供水、供气管网建设,实施新耿区城市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新建供水管网5公里,燃气管网5公里,发展天然气用户3000户。做好城市客运站搬迁工作,调整城市公交线路,增加公交站点,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扎实推进“5133”大城镇绿化工程,完成莲池公园、耿都大道、紫金街北延、馨苑东街和华兴东路等公园、道路绿化,完成城市客运站、市医院等单位绿化,完成学府佳苑、龙福家园、永兴家园等小区绿化,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30万平米。提升市容环境形象,编制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新建1座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5座城市公厕,对市区部分街道进行提质改造,加强城市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抓好香江购物广场二期、汽贸城等项目建设,鼓励发展金融保险、餐饮住宿、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为广大市民提供多样化服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红木家具、吕氏琉璃、健身器材等特色文化品牌,以古中国为标识,深入挖掘龙门文化,提升鱼跃龙门、薛仁贵寒窑等旅游文化知名度。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集聚强大的正能量。力争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
    (五)围绕提升城镇化水平,加快城乡生态建设
    绿色发展是省委提出的六大发展之一,也是我们确定的奋斗目标。坚持把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标本兼治,多管齐下,推动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构建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的循环经济体系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加快推进煤电铝、煤焦化、铁钢铸三大产业链全循环发展。积极推进废水、废渣、废气和余热余压循环利用,抓好粉煤灰、煤矸石、赤泥等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确保工业固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5%以上,焦炉煤气利用率达到99%,煤矸石利用率达到100%。强力推进减排治污,认真落实减排、绿色生态工程要求,重点抓好中铝山西分公司节能减排和热电分厂脱硫脱硝除尘改造、阳光二级脱硫等项目。认真落实新《环保法》,严格执行环评、排污许可制度,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项目的监管力度。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汾河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城市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加快推进造林绿化,按照“山上治本、身边增绿、林业增效、产业富民”的思路,把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相结合,把植树造林和干果经济林相结合,把观光农业和有机农业相结合,提升林业建设的品位和效益,建设三北防护林5000亩,提质改造通道绿化20公里,新增造林面积1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29.6%。通过不懈努力,让河津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生态更美好!
    (六)落实“三个方案”奋斗目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工业集群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更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以完善设施为重点,抓好投资2800万元的河津中学扩建、投资900万元的职业中学维修改造及义务教育阶段改造薄弱学校工程。积极做好就业工作,继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和促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全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4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500人。以教育、卫生等行业为重点,继续坚持凡进必考,积极做好机关事业人员招录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全省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相关政策,力争在分级诊疗、人才下沉、人事薪酬等方面实现突破。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完善提质工程要解决2400人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1.2万亩,改扩建农村幼儿园3所,完成农村广播电视卫星户户通1000户,建设农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9个;安居工程要实施涉及1154户农户的下院、上化、周家湾等3个行政村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环境整治工程要完成太阳、东辛封、杨家巷等3个村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实施柴家乡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宜居示范工程要集中打造西窑头、太阳、东辛封3个美丽宜居新型农村社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七)持续狠抓社会治理,保障“三个方案”顺利实施
    推进工业集群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三个方案”,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来保障。按照省委提出的“六大发展”要求,创新机制,强化举措,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努力营造保障发展、支持发展、服务发展的浓厚氛围。要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以新《安全生产法》宣传贯彻为契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深入开展一月一行业专项治理、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全面加强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建筑施工、城市燃气、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创建安全标准化企业 18个、安全乡村30个,安全培训5000人,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强化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各类私挖乱采行为;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推进基层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严打整治,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网络诈骗、黑彩赌博等不法行为;开展反邪教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邪教组织和暴力恐怖活动;完善应急网络建设,提高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全力维护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各位代表,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完成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我们要以扎实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为契机,强化依法行政,加快职能转变,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我们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理念,按照“六权治本”要求,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全面推行法治河津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
    我们要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服务范围,创新公共服务方式,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严厉打击非法干扰企业生产经营、无理阻碍项目建设、破坏正常市场秩序等不法行为,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清理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积极推进一站式办公。全面深化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我们要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文风会风、奢侈浪费、吃拿卡要等22个方面问题为重点,持之以恒抓好政府系统整改落实和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按照《全市深入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从行政审批、政府采购、资金分配等关键环节和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民生领域入手,完成6个方面、23项具体任务。围绕市委确定的“六个一”工作任务,制定落实方案,明确时间节点,逐项分解任务,严格目标考核,确保各项决策落到实处。
    我们要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完善财政资金支出、工程项目招标、土地出让、国有资源交易等各项制度,切实扎牢制度笼子。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加强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大惩治腐败力度,严肃查处发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形成反腐倡廉的浓厚氛围,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各位代表,新常态孕育新机遇,新机遇催生新发展。让我们在中共河津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实的作风、更高的标准、更大的担当,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奋力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市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绿色富裕繁荣和谐的现代化工贸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