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 本站地图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1-04-20 09:17     来源: hejin     【字体: 】     打印本页

信息索引号 发布时间 2021-04-20
发布机构 文号
主题词 政府工作报告 体裁 河其他

 

 

政府工作报告

——2021410日在河津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五年来,在运城市委、市政府和河津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以“五抓一优一促”为经济工作主抓手,坚持“五先协同、三动融合”高质量发展思路,聚力“六稳”“六保”“六新”,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171亿元增长到260亿元,增长52%;规上工业增加值由54亿元增长到135亿元,增长1.5倍;财政总收入由19亿元增长到39.5亿元,实现了总量翻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7.6亿元增长到14.3亿元,增长88%。阳光焦化、宏达钢铁产值突破百亿,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龙门集团、华鑫源钢铁等11家企业产值超10亿,形成“二龙十一虎”竞相发展态势。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综合排名运城第二,转型发展顺利入轨并呈现强劲态势。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全市五年累计投381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06个,先后建成阳光华泰72万吨煤焦油深加工、宏达1300立方高炉、炬华万吨铝基新材料、潞安50兆瓦风力发电等一批重点项目,特别是去年以来,阳光、龙门、宏达、华鑫源等“八炉”项目全面开工,中融宝森5G智能制造、龙清环保活性炭等新兴项目落地实施,标志着河津转型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引进牧原百万头生猪养殖,建成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运城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7家,新型经营主体突破800家,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建香江国际、普罗达斯等一批大型商业中心,建成灰陶琉璃文化产业园,荣获“中国灰陶琉璃文化之乡”美誉,第三产业迸发新活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换挡提速、双核驱动、两翼齐飞。

——城乡面貌不断改善。新建改造市乡道路308公里,硬化街巷530公里,建成耿都大道、万春街、塔前路、阳城路等一批主干道路,改造华兴路、紫金街、新耿街、龙门大道等一批老旧街道,形成“六纵九横”的城市交通网络。建成莲池公园、龙脊园,投用一批游园、公厕、停车场,城市集中供热面积由200万平米扩展到800万平米,城市品质大幅提高,荣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5.1亿元,以上水改造、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拆违治乱、清洁取暖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优质岩溶水进村入户工程,铺设上水管网340公里,彻底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建成污水处理站33个,铺设污水管网200公里,改造“水冲式”厕所9400座,72个村实现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建成垃圾中转站10座,拆除违章建筑40万平米,以地源热泵、煤改电、煤改气等多种形式开展清洁取暖改造,分两批完成了70个村环境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走在全省前列。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按期推进,开发区改革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跻身全国试点。整合25家单位304项职能,成立行政审批局,实现400余项政务服务和行政审批事项一站式办理,荣获“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典范城市”等金字招牌。成功举办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秋季峰会、中国古陶瓷学会2019年年会等大型推介活动,招引重点项目122个,到位资金118亿元,打造内陆地区县域经济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实现新突破。

——环境质量明显向好。五年累计投资60亿元,持续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2家钢铁企业实现超低排放,4家电力企业完成燃煤机组达标改造,11家焦化企业完成废水深度治理。投资2.1亿元,在全省首家以PPP模式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期工程,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启动矿山石料行业整合和吕梁山生态修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新增造林面积8万亩。持续加大道路扬尘治理,率先启用城市空气净化系统,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七项主要环境污染指标大幅下降,优良空气天数持续增加,河津“脏乱差”形象得到了有效扭转。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连续五年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投资3.6亿元,实施五大教育工程,新建实验小学、第四初中、第五小学3所学校,改造提升城南校区和河津中学,彻底解决了城区学生“上学难”和“大班额”问题。投资2.6亿元,新建市人民医院,并由省人民医院整体托管;投资7800万元,开工建设市中医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成高家湾、黄村等一批现代化养老院和市区、城区、僧楼三个集中供养安置点,养老事业走在运城前列。持续开展就业援助行动,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3万人,越来越多的家庭通过创业就业过上了幸福生活。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落实24帮扶政策,省级贫困村张家堡和633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河津没有一个人落伍掉队。

——治理效能全面提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快速建立战时指挥体系,构筑起市乡村三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体系,41万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换来了古耿大地山河无恙、人民安康。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10个,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坚持种、制、贩、吸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铲除制贩毒窝点8个,有力净化了社会风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建立监管更加有效、追责更加有力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有效维护了安全生产秩序。建设治耿兴耿强耿管理平台,加快打造数字政府、法治政府。特别是我们直面矛盾、主动作为,“理旧账”“卸包袱”,结束了体育馆长达10年的官司纠纷,开始启动维修改造,接管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完成焦化厂破产处置,破解了一系列长期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大大增强。

各位代表,五年来河津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古耿大地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各项事业都取得崭新成绩,“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这些艰苦创业的历程、来之不易的成绩、弥足珍贵的经验,都闪耀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芒,饱含着省委、省政府和运城市委、市政府的关爱之情,凝结着四大班子和全市上下接力奋斗的心血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条战线上的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河津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新兴产业占比低,创新内生动力不足,转型发展形势十分紧迫;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相对滞后,对外开放整体层次水平不高,人口、资源、区位、交通、文化等要素还未聚合成为发展优势;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压力较大,安全发展能力还需巩固提升;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公共服务有待提高;个别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不善为的问题依然存在,政府效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尽心竭力、加快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河津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金光大道率先蹚出转型新路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落实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五先协同、三动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思路,守稳基本盘、延伸价值链,拓展生态圈、主动求发展,为实现“产值过千亿、经济回百强,转型出雏型、奋斗创辉煌”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十四五”末,全面实现“511”奋斗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具体要突出五方面工作重点:

一是坚定不移推进工业转型。坚持224”转型思路,直面产能过剩的市场风险和安全环保的政策风险两大挑战,突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大重点,围绕加强科技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拓宽融资渠道四条路径,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建成投用“八炉”项目,建成清控科创园,培育壮大精细化工、装备制造、5G智能、文化旅游等支柱产业,打造新兴产业强市,顺利实现转型出雏型”目标

二是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两大重点,尽快补齐短板,实现弯道超车。大力发展畜牧业和肉食品加工业,培育形成新的农业板块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农业强市。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抓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社会化服务功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是坚定不移推进城市建设。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统筹新耿、龙门两区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城市精细管理,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打造人流聚集、商业繁荣、宜居宜业的运城副中心城市。力争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

四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治理。践行“两山”理论,划定“三条红线”,突出黄汾两河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推进焦化、钢铁、电力、水泥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全面加强水、土、气污染防治,持之以恒大搞国土绿化,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发生趋势性改善,争创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五是坚定不移推进民生改善。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布局,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开放办学,提升教学质量,建成区域教育中心。争创“三乙”人民医院,寻求合作办好中医院,建强医疗队伍,打造专科品牌,建成区域医疗中心。加强住房保障,发展养老事业,建成“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让全市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河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是爬坡过坎的攻坚期,是“圆梦百强”的冲锋期。我们将坚决扛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坚定决心、“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豪迈胆气,只争朝夕,奋发作为,努力创造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把“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变成古耿大地的火热实践!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和10.5%,同时不折不扣完成各项约束性指标任务。具体要抓好七方面重点工作、100个重点项目:

(一)突出工业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

坚持224”转型思路,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做优存量、培植增量、做大总量、提高质量。

打造传统产业“升级版”。按照“强链、补链、延链”的思路,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守根护腰强头”工程。坚决守住煤炭产业这个转型发展的“根”,重点实施投资5亿元的五星煤业60万吨矿井建设,加快推进投资70亿元的河津电厂2×100万千瓦发电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开工建设。坚决护好焦化产业这个转型发展的“腰”,重点推进总投资70亿元的阳光369万吨焦化、龙门172万吨焦化等续建项目,力争7月份点火投产;抓紧实施总投资22亿元的华源燃气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龙门5万立方焦炉煤气、正帆科技15万吨焦油深加工、鹤龙1.8万吨高纯度对甲酚、阳光4万吨酚钠盐和脱硫废液废渣深度处理六大化产项目,推动焦化产业从“以焦为主”向“以化为主”转变。坚决扬起钢铁产业这个转型发展的“头”,重点抓好总投资64亿元的华鑫源钢铁减量置换及宏达1350立方高炉、2×80万吨轧钢、3万立方制氧、130万吨球团烟气超低排放五大新建项目,打造500万吨精品钢铁产业集群。同时,立足丰富的炭黑、余热、电解铝等资源优势,抓紧谋划实施高性能工程轮胎项目,通过一个产品带动焦、铝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传统产业链的延伸和附加值的提高。

培育新兴产业“增长极”。新兴产业是区别于传统以煤为基的“六新”产业,是推进结构优化的新活力,是实现“总量翻番”的新动能。要按照“创新引领、开放带动、聚焦突破、融合发展”的思路,积极对接清控科创、中融集团,引进新技术,制造新产品,形成新产业,重点推进总投资35亿元的清控科创园建设,加快5G智慧路灯、碳纤维毡、可降解塑料、改性甲醇、护眼灯等“六新”产业入驻,通过“无中生有”“筑巢引凤”,助推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蹚出转型发展“新路子”。以企业为主体,以“四条路径”为抓手,推动河津经济全方位转型。加强科技创新,明确转型发展方向。积极对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深化与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合作,设立研发中心,攻关核心技术,加速成果转化,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更多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迈进。年内新增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2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转型机制保障。引导民营企业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跨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科学决策水平,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健全大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新创办小微企业1045户,净增规上企业16家、股份制改造试点企10,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强化转型人才保障。发挥企业家俱乐部、创新联盟等平台作用,实施企业家素质拓展工程,提升战略思维、市场意识和开拓精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真正培养一支懂市场、有谋略、善经营、敢创新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转型资金保障。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引导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增资授信。用好各类投资平台,用活产业引导基金,强化企业股份制合作,助推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力争年底阳光、腾茂成功上市,多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推进乡村振兴,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两大重点,持续加大“三农”投入,让河津的农业更加兴旺、农村更加美丽、农民生活更加红火。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抓好投资2亿元的10万亩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投资1亿元的8000亩高标准农田、投资1亿元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项目,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和肉食品加工,加快推进投资2.9亿元的牧原百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双汇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集养殖、屠宰和肉食品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补齐农业短板。发展家庭农场10家、专业合作社20家,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形成乡村产业发展“新雁阵”。对接网红经济、直播销售等新模式,完善物流体系,打通销售终端,建设县域电商产业集聚示范区,让更多河津优质农产品走上百姓餐桌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推广发展楼宇式住宅。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资2.5亿元,再高标准打造30个示范村。抓好投资1200万元的龙门供水水质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农村水表入户工作,引导全社会集约节约用水。投资2.2亿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二期工程,彻底解决剩余51个村生活污水问题。通过持续不断大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幅度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化自治实践。高质量完成第十二届村民委员会和第七届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选优配强班子,换出新思路、换出新作风、换出新形象。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类基层组织作用。推进法治建设。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制定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遏增量、活存量,坚决禁止乱占耕地建房。严厉打击黑恶势力把持村级政权、侵吞集体资产等犯罪行为,持续整治吸食毒品、聚众赌博等违法问题,维护乡村平安和谐。加强德治引领。广泛开展五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最美家庭评选,传承弘扬崇德向善、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大力整治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上坟放炮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提升城市品质,擦亮高质量发展名片

坚持经营城市理念,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城。

坚持规划引领。完成《河津市2020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和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推进新耿区、龙门区一体化发展,将赵家、阳村纳入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互融互动,扩大城市版图,释放城市活力。严格执行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按规划约束性要求开展各类建设,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强规划执行监管,对建设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杜绝更改规划、随意建设,对违法建设严管重罚、严厉打击。

加快城市建设。全力投资1.9亿元的政务中心、投资9000万元的市委党校、投资9700万元的城市会客厅、投资6900万元的文体公园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打造城市新地标。实施投资1500万元的万春区主一路和支六路等路网建设,打通馨苑北路等“断头路”,疏通城市“微循环”。实施投资1700万元的城市供水老旧管网改造和东南片区管网改造,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供水质量。推进投资8500万元的城市二号、四号排水泵站改扩建工程,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以紫金街为重点,从立面改造、亮化绿化、文化传承等方面统筹规划设计,高标准打造样板示范街,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启动市委家属院、翠岭区等6个老旧小区和外贸片区、府东小区棚户区改造,打造更加舒心的城市居住环境。

加强城市管理。深化“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推进主干街道管线下地、广告下墙、停车进库进位、违法建筑和机关单位封闭式围墙全部拆除,下决心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问题,打造敬宾严管示范街。投资1亿元,实施建园增绿、绿化补植、人行道改造、公园广场提质四大工程,加快解决城市街道绿化断档、人行道破损等问题。投资2650万元,实施小街小巷改造工程,积极解决背街小巷、次支道路通行不畅等问题。坚持“一网统管”,集成开发城市智慧管理平台,深化市政、警务、交通、电力等场景应用,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力,让城市管理更加智慧、更有温度。

(四)严守生态红线,筑牢高质量发展底色

践行“两山理论”,突出“一山两河”,推进生态治理,让绿色成为河津发展的新优势。

狠抓污染防治。按期淘汰4.3米以下焦炉,完成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建设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治一体化平台,深化VOCs专项治理,确保“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加快污水处理厂老旧设施改造,启动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加大道路清扫保洁,加强散煤污染管控,狠抓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确保主要污染物指标持续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持续增加。

加强生态修复。积极对接中国地质大学,编制《吕梁山修复保护绿色开采方案》,整合现有石料开采企业,引进大型国有企业,建设国家级绿色矿山。推动海螺集团与龙门集团合作,投资30亿元,建设500万吨精品骨料和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资5亿元实施108209国道30公里道路绿化,投资1700万元实施局县合作荒山造林,新增造林面积1万亩。全力实施投资3.6亿元的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投资1.3亿元的汾河堤防生态治理、投资7000万元的中铝公司雨排口黄河湿地建设等项目,全面改善黄河汾河生态环境,争当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践行绿色理念。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启动城乡垃圾清扫转运社会化运营,开展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试点,投用海创生活垃圾发电,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完善城市充电设施配套,新增公交、出租、环卫车辆采用新能源车辆。从71日起,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让绿色消费、低碳出行成为群众生活的新常态。

(五)深化改革开放,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改革激活力,以开放促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千帆竞发中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引深“一枚印章管审批”和“五减”专项行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动更多事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推行“周六日不打烊”政务服务,对群众办事实行免费刻章、免费复印、免费邮寄,持续叫响“耿小二”服务品牌。深化开发区改革。积极做好省市下放的行政职能承接工作,建好用好科技孵化器,确保科研投入增长10%以上,“六新”项目占比和开工率达到60%以上。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推进“僵尸企业”出清,稳妥解决遗留问题,逐步盘活国有资产。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三块地”改革,健全完善市乡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盘活农村“沉睡”资产,壮大村级新型经营组织。扎实推进教育、医疗等各领域改革系统集成、走深走实。

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建立完善河韩沿黄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推进浩吉铁路山西能源港、韩河侯客运专线等物流集散地和大通道建设,打造黄河流域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形成“四向拓展、立体全面”的开放新格局。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深化产业链招商,努力引进一批实力大、带动强的“链长”“群主”企业,完善主导产业链条,推动传统产业“发新芽、结新果”;深化平台招商,依托清控科创园,加快“六新”产业招引,推动新兴产业“育新苗、长新枝”;深化以商招商,大力开展“河才兴河”行动,吸引更多人才回乡创业,力争全年招商引资突破260亿元。加快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和学科带头人,灵活解决高新人才薪酬待遇、子女上学等后顾之忧,让河津成为各方英才创新创业的追梦之地、圆梦之城。

(六)发展全域旅游,丰富高质量发展内涵

坚持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品牌化推介,做大文旅产业,叫响文旅品牌,让沉睡千年的古耿文化焕发出耀眼光芒。

打造龙头景区。投资20亿元,实施龙门景区建设,引进清控文创进行整体规划,打造三大特色旅游板块,微缩景观板块全方位展现黄河流域地理地貌、风土人情;河东文化故事板块运用声光电表达方式,穿越时空、对话历史,实景展现大禹治水、鱼跃龙门等河东文化典故;自然风光板块串联梯子崖、龙门码头等人文景观,全景展现晋陕峡谷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打造“鱼跃龙门·圆梦河津”旅游名片,让河津的文化故事有听头、有说头,更有看头。

丰富文旅供给。讲好“一门两河三名人”精彩河津故事,弘扬灰陶琉璃、剪纸、转灯等精品非遗文化,对接知名文创公司,集成开发实景演艺、动漫游戏等精美文创产品,打造“游古耿龙门·阅黄河文化”文旅品牌加大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开发,把高禖庙、真武庙、薛仁贵寒窑等散落在民间的历史遗存串连成线,推出龙门观光游、民俗风情游、美丽乡村游等精品线路,让广大游客在河津慢下来、停下来、住下来。

完善配套服务。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按照全国旅游目的地标准,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完善交通网络、酒店民宿、公厕、停车场等硬件设施配套,开通旅游公交专线,加快龙门旧村民宿改造,打造黄河风情商业街,让广大游客吃得放心、玩得开心、住得舒心。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建设全域旅游智慧信息平台,实现“一部手机游古耿”。

(七)增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下大力气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情,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生活在河津就是幸福!

打造书香河津。投资1400万元,对第三中学进行改扩建;投资1750万元,实施全市中小学护眼灯全覆盖工程;投资2.3亿元,新建8所乡镇标准化幼儿园,全面提升教育设施。按照“就近就便服从就优”原则,推进农村小学向乡镇、初中向城区集中,全面优化教育布局。深化开放办学,加强与山大附中战略合作,推进衡水五中、清华慕华成志实验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公共图书馆进景区、进社区、进商场、进农村,新建“子夏书屋”10个,推广全民阅读,让文化触手可及、城市书香四溢。

打造健康河津投资6400万元,新建市人民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投资4000万元,配置市乡一体信息化及5G医疗设备;投资5800万元,完善中医院综合楼医疗设施配套;投资6400万元,建设中医院应急诊疗项目。深化市人民医院与省人民医院托管合作,加大骨干医生培养,建强全科医生队伍,争创“三乙”医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享受省级医疗服务。

打造幸福河津加快“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启动投资3400万元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500人,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8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落实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低保每人每月提高20元。坚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同步发展,实施中心养老院项目,推广“嵌入式”养老新模式,加快康养基地建设,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让年轻人安心创业、老年人安度晚年让群众的笑容成为河津最美的风景!

打造畅通河津。加快推进投资4.3亿元的108国道改线工程,力争年底建成通车;投资2.5亿元,启动下化运煤专线建设;投资1亿元,实施沿黄旅游路二期工程;投资6000万元,推进开发区园区路网建设;投资1100万元,翻新改造万苍线,进一步打通城市交通“大动脉”,构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打造平安河津强化疫情常态化防控,压实“四方责任”,坚持“人物同防”,加快疫苗接种,坚决守好河津阵地。树牢安全生产“功不抵过、一失万无”的意识,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打造本质安全城市持续引深扫黑除恶和禁毒专项斗争深化“三零”单位创建,强化信访“控新治旧”,严厉打击私挖滥采,各类矛盾风险防患于未、化解于萌芽、稳控在基层,全力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各位代表,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硬要求,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数据化”的思路,我们把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工作,打包成1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82亿元。我们将动员全市力量,把园区、景区、农村、城市作为主战场,凝聚各方智慧,整合各类资金,吹响集结号,打响攻坚战,以一浪高过一浪的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展现新作为,政府系统要忠诚履职、锐意进取,以干部的“担当指数”提升河津的“发展指数”,以我们的“辛苦指数”拔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是坚定政治忠诚。坚持党的领导,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锻造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自觉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不断练就咬定青山的思想定力、拨云见日的政治眼力、落地见效的实践功力,确保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河津全面贯彻落实、开花结果。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启动“八五”普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政府工作,让依法行政成为每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的基本行为规范。

三是坚决担当作为。大力弘扬“三牛”精神,引导全市干部转变作风、埋头苦干,把心思放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到狠抓落实上,跑出发展“加速度”,按下落实“快进键”,开辟转型“新天地”。强化“以结果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健全“明责、履责、督责、追责”闭环落实机制,用好“13710”督办和治耿兴耿强耿两个平台,完善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让广大干部心无旁骛抓落实、促发展、惠民生。

四是坚守清廉本色。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反弹,不断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从严执行财政评审、政府内审规章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坚决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确保更多财力用于保民生、补短板、促转型,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河津美好未来,我们豪情满满、信心百倍!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河津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扬争强好胜、勇为人先的河津精神,汇聚同心奋进、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率先蹚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崭新路径,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附注:

1.四为四高两同步: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到2020年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五抓一优一促:抓招商引资、抓市场主体培育、抓发展动能转换、抓项目达产达效、抓人才智力支撑,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3.五先协同、三动融合:党建争先、转型率先、改革抢先、民生优先、实干当先,创新驱动、项目带动、环境促动。

4.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5.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6.六新: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

7.二龙十一虎龙榜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阳光焦化、宏达钢铁;虎榜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中铝山西新材料、华鑫源钢铁、龙门科技、中煤华晋、永鑫实业、曙光煤业、康庄焦化、鑫银河铝业、漳泽电力、华晟能源、豪仑科化工。

8.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

9.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10.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11.“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指国企将家属区水、电、暖和物业管理职能从国企剥离,转由社会专业单位实施管理。

12.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3.三条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14.农村“三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

15.城市会客厅:城市文化馆、美术馆、规划馆及文化活动中心。

16.一山两河:吕梁山、黄河、汾河。

17.“五减”专项行动减少服务事项、减少办理环节、减少申报材料、压减审批时限、减少跑动次数。

18.僵尸企业:丧失自我发展能力,必须依赖非市场因素即政府补贴或银行续贷来维持生存的企业。

19.“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

20.一门两河三名人:“一门”,即龙门;“两河”,即黄河、汾河;“三名人”,即王勃、司马迁、薛仁贵。

21.“嵌入式”养老新模式:由社区提供服务场地、设施等硬件,引入专业服务组织运营,为老年人提供医、护、住、食、娱、学一站式优质养老服务

22.四方责任: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疫情防控责任。

23.“四库”管理模式:项目“谋划库、储备库、建设库、达效库”。

24.“三零”单位创建:“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创建。

25.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6.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7.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8.“三牛”精神: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

 

相关解读:一图读懂2021年河津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