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 本站地图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政府部门>工科(商务)局

河津市铝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发布日期:2022-04-11 16:17     来源: 工科(商务)局     【字体: 】     打印本页

河津市铝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次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河津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21〕1期),山西腾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山西欣国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河津市铝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区发展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参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 部令第4号),现将规划环评有关内容进行第二次公示:

  一、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范围

  河津市铝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区位于河津市僧楼镇与赵家庄乡交界处,四至为:艳掌村以南140m,赵艳线以东,伏伯村以北540m,张高线以西775m,面积38.22公顷。

  (2)规划年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其中,规划近期为2021—2025年,规划远期为2025—2035年。

  (3)发展定位

         依托河津市现有铝工业基础,聚焦“六新”突破,以铝基催化新材料、铝基吸附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将示范区建设成为河津市铝基催化剂产业发展示范区、河津市铝基吸附剂产业发展示范区和河津市重要的铝基新材料技术研发高地。

  (4)规划结构

  示范区构建“一心、一轴、三廊、多组团”的结构体系:

  一心:综合服务中心,位于示范区西部,承担示范区的主要服务功能。

  一轴: 贯穿示范区东西的主要交通轴, 是示范区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轴线。

  三廊: 依托示范区内的主要道路, 构建“一横两纵”三条产业发展廊道, 连通示范区内部的各个产业组团。

  多组团: 主要为两个铝基新材料产业组团及一个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组团。铝基新材料产业组团主要发展铝基催化新材料产业及铝基吸附新材料产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组团围绕氧化铝生产产生的大量赤泥,发展赤泥综合利用产业。

  (5)配套基础设施

  给水工程:示范区内工业用水以已禹门口黄河提水工程为主,以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为辅;生活用水水源为西硙口水源地地下水。

  排水工程:示范区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建设示范区污水处理厂,主要收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示范区内的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排放的生活污水、工业企业预处理后排放的生产废水集中送入示范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回用或排入瓜峪河,雨水分散就近排入雨水管道,经汇流排入瓜峪河。

  燃气工程:气源以天然气为主,气源接自山西晋西南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河津市南方平村门站。

  供热工程:不在园区内规划建设集中热源厂,园区内企业供热主要靠企业自行解决,可通过焙烧炉余热或其它工艺废气余热回收满足企业采暖需求;配套服务区热源可采用燃气锅炉供热或电采暖。

  二、规划协调性分析结论

  (1)选址协调性分析

  示范区选址基本符合《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山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山西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山西省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运城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河津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河津市国土空间规划(初稿)》《河津市生态功能区划》《河津市生态经济区划》等规划要求。

  示范区选址位于《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山西省重点开发区中省级重点开发区域中的河津市,规划选址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湿地公园)、重要水源地等禁止开发区。

  示范区选址不位于山西运城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河津段范围,选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1年修订)》的要求。示范区规划范围内无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分布,本规划选址与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区相协调。示范区规划范围不涉及国家级、省级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规划选址与文物保护区相协调。

  示范区位于河津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城镇开发边界内,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

  (2)规划定位协调性分析

  示范区规划的主导产业符合国家及省市县产业发展要求,发展定位为以铝基催化材料、铝基吸附材料为主导产业,聚焦“六新”突破,打造河津市铝基特色产业示范区,符合《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等政策中对区域产业的发展定位。

  规划通过完成现有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延伸铝加工产业链条,发展以石油催化剂、裂化剂、吸附剂为主的铝基新材料,符合《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山西省“十四五”新材料规划》《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明确运城市工业主导产业意见》《运城市工业高质量转型发展行动计划》《河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河津市工业高质量转型发展行动计划》等上位规划对区域产业发展的相关要求。

  (3)环境保护协调性分析

  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保护规划符合国家、省市县环境保护相关规划要求。规划天然气气源由西气东输蒲县—河津输气管道供给;示范区现状及规划产业多含焙烧工艺,园区内企业供热可通过焙烧炉余热或其它工艺废气余热回收满足企业采暖需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达标进入示范区规划污水管网,最终进入示范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划要求实现工业固体废物100%综合处置利用;要求示范区内企业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防治污染地下水及周边土壤,规划环保设施及环保措施符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山西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山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河津市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环保规划及政策要求。

  总体而言,示范区发展规划符合山西省和河津市“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推动全市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的。

  三、区域环境现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结论

  (1)大气环境容量对规划实施的制约

      2020年,河津市SO2NO2CO年评价指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PM10PM2.5O3年评价指标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

  区域SO2环境容量为1727.87t/aNO2环境容量为161.21t/aPM10PM2.5已无环境容量。经估算示范区近期颗粒物15.12t/aSO2 1.52t/aNOx 8.47t/a,近期SO2NO2未超出大气环境容量,环境容量利用率分别为4.31%39.72%PM10PM2.5已无环境容量,拟建项目需进行污染物倍量削减。拟从河津市康庄焦化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焦化项目关停后污染物削减量:颗粒物120/年中的30.24吨、二氧化硫72.5/年中的3.04吨、氮氧化物201.5/年中16.94吨用于示范区区域削减量,通过实施区域污染物的倍量削减,可支撑规划实施

  (2)地表水环境容量对规划实施的制约

        示范区污水受纳水体为瓜峪河,瓜峪河为季节性河流,非雨季节为断流状态,瓜峪河无水环境容量。瓜峪河于北里沟汇入汾河坑东村桥到河津大桥监控断面,水环境功能为农业与一般景观用水,水质要求为Ⅴ类,2020年河津大桥断面COD、氨氮年均浓度达标。

  针对瓜峪河无水环境容量的情况,示范区规划排水系统提出“生活污水+企业污水自处理达标示范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回用-尾水外排”的方案,严格了污水排放标准,要求出水水质主要污染物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4/1928-2019)表3中二级排放限值,其余指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12一级A标准规范排水方案提高了污水资源化利用率,增强了水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出水主要污染物水质要求与受纳水体环境质量标准一致,不会对瓜峪河河流水质产生污染,且示范区排水适度补充了河流的生态用水,对地表水生态起到改善作用。

  (3)区域水资源能够满足示范区发展需求

  根据区域供水及示范区需水统计,区域可供水资源量约6154万m3/a,示范区近期用水量约120.14m3/a示范区远期用水量约184.65万m3/a,区域水资源可以满足示范区近远期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能够承载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

  (4)规划周边敏感目标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示范区边界和声环境敏感点昼夜噪声现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GB 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的要求。考虑到噪声叠加等因素,示范区的企业仍应加强降噪措施。

  (5土地资源可满足示范区开发利用要求

  示范区范围已纳入河津市城镇开发边界,不涉及基本农田,有一定的开发利用程度,示范区东部冲沟已填平,地形相对平坦,能够满足示范区规划项目发展的占地要求;土地资源供给能够满足示范区建设发展需求。示范区土地利用条件相对较好,土地利用适宜度属于“适宜”级,适合开发建设

  四、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结论

  (1)大气环境影响

  示范区规划产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根据预测,示范区近期规划项目实施后,SO2NO2HCl小时平均贡献值均达标;SO2NO2PM10PM2.5TSPHCl日均贡献值均达标;SO2NO2PM10PM2.5TSP年均贡献值均达标。实施区域污染物削减后,SO2NO2叠加保证率下日均值达标,SO2NO2叠加年均值达标,TSP叠加日均值达标,HCl叠加小时值均达标;PM10PM2.5预测范围内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k≤-20%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呈整体改善的趋势,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规划实施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轻微。

  (2)地表水环境影响

  示范区工业企业产生的生产废水经企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实现废水循环利用后,剩余排水进入示范区污水管网,最终进入示范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处理厂出水主要指标执行山西省地方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4/1928-2019)表3中二级排放限值,其余指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12一级A标准后优先回用,回用不了的部分排至附近瓜峪河,补给河道生态流量。污水处理厂出水主要污染物水质要求与目标水体环境质量标准一致,不会对区域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规划实施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为防止初期雨水对区域地表水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评价要求统一收集并处理初期雨水,并加强项目设备、管道等事故检修、废水处理设施管理和维护,建立工段项目开示范区三层事故应急防范系统,项目厂内设事故水池,示范区设置综合事故水池,保证示范区风险事故发生情况下事故废水不外排。

  (3)地下水环境影响

   示范区所处区域包气带厚度较大,地下水位埋深较深,包气带防污性能较强,示范区建设对浅层水影响较小,中层孔隙含水系统多为承压含水层,是区域居民饮用水源的主要含水层,承压含水层与上部含水层之间分布有稳定隔水层,示范区建设对中、深层孔隙含水层影响较小。在对示范区内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的物料堆场、固废堆场、生产场所、固体废物收贮、处置场所等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设置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并且各类污废水全部集中收集并处理达标后回用,在示范区内设置一定容量的事故污水池等基础上,不会出现物料堆场与固废堆场因受雨水淋溶造成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的情况,实现污水源、固体废物源和风险源与外环境的隔离,切断污水、固体废物和风险事故可能污染地下水的途径,示范区形成了良好的控制地下水污染的基础条件,不会对周边地下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声环境影响

正常生产情况下,厂界噪声值昼夜均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示范区生产区与艳掌村之间建设有绿化隔离带,企业厂界噪声达标后不会对村庄产生影响。规划实施后示范区声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物料流动量增加的基础上,示范区交通干线车流量增加带来的交通噪声,需重点做好交通噪声的防治工作。

  (5)生态环境影响

  规划实施后,对生态影响最大的环节在于土地占用,现有耕地将大部分转化为工业、绿地等不同用地。由于耕地面积减少,将造成农业产量损失。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但随着示范区规划建设的进行,建构筑物占地比例将大幅度提高,少量的裸露地表也将被用于绿化带建设,水土流失将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控制。区域现状人为扰动较大,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相对贫乏,无珍稀濒危物种分布,规划实施不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明显变化。加之考虑示范区不断增强的整体绿化和生态建设措施的实施,以及异地生态补偿,可把不利的生态影响降低到最低。示范区绿化景观系统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6)土壤环境影响

在落实好区域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固废等相关污染防治措施后,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小且影响范围有限,不会造成土壤环境功能下降。

  (7)环境风险影响

  示范区突发性环境风险主要为事件类型为泄露、火灾、爆炸事件,可能对大气和地表水产生污染。非突发性环境风险主要是各环境要素累积性的恶化及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诸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累计污染问题等。示范区事故防范应做到突出重点,有效防范。完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提升环境管理能力和风险应急水平,扎实做好示范区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示范区、示范区示范区外部的应急联动,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风险及其带来的人群健康影响和生态环境破坏。在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和评价所列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应急预案,加强风险管理的条件下,示范区的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五、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1)大气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及污染防治措施

  ①加强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区域大气污染物削减方案:通过源头替代、加强管理、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等措施进一步严格控制挥发性有机物、NOX排放,从源头上抑制二次细颗粒物的合成,通过提高供气率、工业企业污染物提标改造等措施实现细颗粒物削减,进一步降低区域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严格执行区域大气污染物倍量削减方案,按时、按规定完成现有污染源的关停、改造等削减措施。

  ②加快集中供气和清洁能源替代工程:进一步按照规划加快推进集中供气和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各企业自建的工业炉窑原则上只能使用天然气或其他清洁能源,综合服务中心可采用电采暖或采用太阳能系统、地热能等方式进行供暖。

  ③加强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加强道路扬尘控制:现有企业提质增效,加强无组织排放改造,减少无组织排放源。拟建企业使用先进技术,尽量减少无组织排放源,现阶段确实无法收集集中治理的,应加强管理,确保企业厂界污染物达标排放。

  ④加强特征污染物治理:铝基新材料产业项目产生的颗粒物,可采用布袋除尘器、水喷淋塔、旋风分离器等措施;氯化氢废气应根据工艺特点及生产规模、废气产生特点等合理设置集气装置,确保废气有效收集,并采用碱洗塔等高效治理措施。

  ⑤加强监督管理,有效控制排污:严格控制示范区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管理,严格要求入区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和排污水平;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的项目,必需落实相关污染物总量减排方案,并进行倍量削减替代;对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大的企业安装空气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对治理设施进行有效监控;对企业生产工艺和环保措施进行有效监管,实行清洁生产。

  ⑥加强示范区料输过程中的扬尘治理,改善路面条件和清洁卫生。加强运输车辆管理,通过路面清扫、全覆盖、定期清洗车轮等措施,减少运输扬尘。

  ⑦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清洁运输行动、实施清洁油品行动、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

  ⑧控制环境风险,建立应急能力:重污染天气应按照政府相关部门下达的减排任务,事先做好示范区内企业限产或错峰生产的安排计划,并将执行情况汇总备案。加强消防和风险事故防范意识,对废气处理设施定期维护和检查,制定各类风险事故应急措施,特别是使用和贮存强酸、强碱、毒性气体等危险化学品时,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2)地表水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及污染防治措施

  ①严格按照规划实行雨污分流制,分别设置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污水送处理厂处理,雨水经雨水管网进入瓜峪河。强化工业厂区初期雨水收集治理回用,建设初期雨水收集储蓄水池,推进厂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业雨水排口实施非汛期封堵。

  ②尽快完善示范区排水管网建设,管网建设与在建企业、道路建设同步进行。建设完善的排污管网体系,确保各类污水得到集中收集处理。企业排水管网必须与企业建设同步进行,确保企业的排水管网建设以及示范区排水管网建设满足环保“三同时”要求。

  ③示范区污水处理厂作为示范区规划的环保基础设施,必须走在企业建设的前列,确保企业废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避免对水环境产生影响。同时完善中水回用管线系统,拓展中水回用途径和回用量,减少废水排放。在示范区污水处理厂未建设完成前各企业需自行处理达标。

  ④示范区在引入企业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生产工艺的清洁生产水平,选择污水产生量小、中水回用量大的企业入驻,从源头减少污水产生量,企业优先选用水耗小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从源头上减小废水的产生量。

  ⑤加强对区内企业外排废水的管理,提高企业水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水排放。督促区内企业建设必要的废水预处理设施,确保企业外排废水达到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标准。加强示范区工业废水的收集和处理,鼓励新增化工企业废水全收集处理,优先循环回用争取废水不外排,确需外排应实现达标排放,并满足区域水环境功能要求。各涉水企业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设置缓冲应急池,确保事故状态下超标废水不外排。

  ⑥加强铝基催化材料产业废水处理,主要为洗涤废水、废气处理系统外排水、化学水站外排污废水以及地坪设备冲洗废水,可采用“中和+絮凝沉淀”工艺,生产废水经NaOH中和反应调节pH值,再经絮凝沉淀池通过投加絮凝剂的方法增强颗粒的凝结度,去除废水中的SS,在厂内处理达到《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表2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间接排放浓度要求后进入市政管网,排入示范区污水处理厂。

  ⑦产生生产废水企业在污水处理装置区设置事故水池,容积按照产污量进行设计,用于收集装置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处理的废水及生产过程中突发事故(如停电、生产设备故障)时产生的清洗废水,待事故解除后送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示范区工业废水收集系统进行“一企一管”的方式建造,在示范区建造一定数量的调节池,调节池体积按处理规模的15%-30%进行建造,在某个工厂企业事故排放时,可阻止高浓度有毒物质进入污水处理厂。

  ⑧示范区内各重点企业应安装废水排放在线监测装置,对企业排放废水随时进行监控。在每个企业独立的管道上安装流量计和COD在线监测仪,对废水排放量和废水水质实行24h动态监测,废水排放真正做到按管查源。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建设好风险三级防控体系,对事故状态下废水及时有效的进行收集处理。

  ⑨实施节水战略,全面推行节水措施,从产业节水、生活节水、生态节水三个领域入手,全面推进示范区节约用水工作。

  (3)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及污染防治措施

  ①源头控制措施:原料堆场和固体废物临时堆场按照规定进行防渗措施,杜绝固废受大气降雨的淋滤引起渗滤液的下渗;可实现水路闭路循环的企业严格执行水循环的梯级利用,做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一水多用”的效果;规划项目重视工艺技术的改进、环保设施的完善和生产节水,尽量减少废水产生量,加大对跑、冒滴、漏的管理力度,做好设备及管道维护,并建设污水处理装置、完善排污系统将易产生无组织废水排放的车间进行地面硬化和防渗处理,严防对地下水的污染。

  ②厂区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的防渗区域采用下列不同的防渗措施,在具体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防渗标准的前提下作必要调整。根据全厂可能发生泄漏的物料性质、排放量,参照相应标准要求,同时考虑厂址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在可能产生污染的地方采取重点防渗措施。

  ③污染监控:建立地下水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设置地下水污染监控井,及时发现污染、及时控制。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时,未处理达标的废水、消防水分别进入事故水池和消防水池收集,待事故排除后返回污水站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

  ④应急响应:一旦发现地下水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并对污染区域进行修复。

  (4)声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及污染防治措施

  ①工业噪声控制措施:布局企业时,在规划、选址上把好关,尽量将源强多、声级高的噪声企业布局在示范区中部,四周布置噪声污染较轻的企业,同时企业内部的平面布局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使声源与敏感点保持适当距离。加强与艳掌村、综合服务中心相邻企业的噪声防治,企业采用低噪声设备,将噪声大的设备和工段设置在远离北部区域一侧,采取隔声门、隔声窗等措施,同时设置绿化带隔离和缓冲。

  ②交通噪声控制措施。采用低噪声路面、优化货运交通线路、居民密集区域限制车速等措施,减少交通噪声。交通干线两测及工业企业外围,建设绿化带作为隔声屏障,阻断噪声传播途径。

  (5)土壤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及污染防治措施

  ①源头控制:对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危险废物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巡视,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废水/物料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管线铺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铺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可能造成的土壤污染。企业污水管网要对管道经过线路设置管道保护沟(即管道走廊),减少车辆压爆污水管的机会,保护沟全部硬化,污水无组织泄漏排放量小,偶然发生的管道爆裂事故排放的少量污水能够为保护沟收集暂存,不会进入土壤环境。

  ②过程防控:示范区内绿化措施优先以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植物为主;各企业具体的防渗技术最终应以“项目工程设计”为主,但不应低于本次评价的防渗等级要求;各企业应优化平面布局,各装置区围堰和罐区防火堤,地面硬化防渗,防止土壤污染;严密监控污染源污染状况,设置必要的检修时间及检修周期,在一个检修周期内,对可能有污染物跑冒滴漏等产生的地区进行必要的检修工作,及时发现污染物渗漏等事件,采取补救措施。

  ③应急响应:设立土壤监测小组,负责对土壤环境监测和管理,或者委托专业的机构完成。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制定风险预警方案,设立应急设施减少环境污染影响。

  ④跟踪监测:在污水处理厂布设土壤监测点,每3年至少一次。

  (6)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①完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由环卫部门定时清运,实现容器化、机械化、封闭化和现代化。

  ②一般工业固废处置: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行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和处理,鼓励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按规定进行暂存,并送到规范的固废堆场安全处置。

  ③危险废物处置:按国家有关危险废物处置规定全过程严格管理。完善优化示范区危险废物收集、转运、贮存和处置利用体系,严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企业产生的废机油、废液压油,实验试剂废包装及废液等危险废物,应在符合规范要求的场所安全储存,交有资质单位进行统一处置。

  (7)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依法办理占用耕地的相关手续,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用地单位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或按照我省的耕地补偿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②做好示范区内绿化工作,内部不同片区间的防护隔离带建设,应结合道路绿化开展。在排放有害气体的企业与区域周围,为保证空气流通及净化作用,在靠近排放源的附近应以相对低矮的绿篱和草坪、花坛为主。外围则应选择一些抗污染性强、树干较高的树种组成隔离带。

  ③加强施工期生态影响防治:示范区内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时应采取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并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造成周围植被、土壤的大面积破坏;各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进行,严禁在施工区域外肆意活动和践踏,干扰和破坏周围植被、土壤及动物的栖息环境;施工期应先期建设各种排水设施,将雨水及时排走,避免在场地形成水漫流,导致水土流失增加;对临时堆放土堆等要进行遮盖或洒水,以减少施工扬尘的产生;避免在恶劣天气(大风或大雨)进行开挖等作业;场地平整后应及时进行压实、硬化处理;临时占地及空闲地要及时进行绿化,以美化环境和景观,并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的维修管理,减少废气排放;加强对施工作业废水、固体废物和生活污水的管理,严禁乱排乱放;排水管线、输水管线施工开挖经过农田区时,应分层剥离表层土壤。管线敷设完成后应及时复土,将剥离的表层土壤覆盖在表层,使植被能尽快恢复。

  (8 环境风险防控要求

   ①总体布局措施:布局安全措施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示范区与周边敏感点之间的布局;二是示范区内部功能布局;三是企业总图布置。

  示范区与周边敏感点之间的布局:示范区内风险源与周边敏感点的间距应符合相关环境、卫生防护距离以及其他保护要求。示范区周边设置防护林隔离带,将风险源和影响范围内的居民点进行隔离。

  示范区内部功能布局:充分考虑风险源对区内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尽量远离区内人群聚集的综合服务中心,且应在示范区的下风向布局,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区内不同企业风险源间应尽量远离,防止连锁反应。

  企业总图布置: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其标准和规定。合理布置全厂总图,各建构物间设置足够防火间距,贮罐集中区域布置统一防火堤;各装置间采用道路、围墙相隔,火灾危险性较大的设施间设足够的防火安全间距;易燃、易爆的装置布置在厂区下风向,以减少对其他装置的影响。

   ②水环境风险多级防控:完善示范区水环境风险多级防范措施,评价要求建立突发水系统事件三级防控体系。建设内容包括:一级防控,示范区企业各装置区设截流措施,周围设置围堰,地面设防渗漏、防腐蚀、防淋溶、防流失设施;二级防控,示范区企业应按相关设计规范设置企业应急事故水池、事故存液池等事故排水收集设施;三级防控,示范区应按相关设计规范设置设置应急事故水池。

   ③建立应急体系与应急预案:示范区应编制应急预案,并构建资源共享、机构联动的区域应急机制,并组织评审和实施。在区内企业及其他公共场所积极开展环境风险事故相关常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企业员工制相关居民开展环境风险应急知识的培训并定期开展风险应急的演练,及早发现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六、环境影响报告书总体结论要点

  《河津市铝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区发展规划》在规划范围、产业定位、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符合国家及山西省、河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规划对区域开发及环境保护要求。评价认为,在做好区域污染物削减,新建项目采取严格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区域资源及环境条件总体可支撑规划的实施,示范区在认真落实规划环评提出的优化调整建议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后,可有效减缓因示范区建设造成区域环境不良影响,规划总体具有环境合理性。

  七、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可以在公示期内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向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联系,提供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及相关内容。

  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期限为:本公告公布日起10个工作日内。

  八、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主要为规划区周边的居民和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单位职工或团体、组织和管理部门。

  征求公众意见主要事项:

(1)公众是否支持规划的实施;

(2)公众对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意见;

(3)公众对规划环评提出的减缓措施的建议、意见;

(4)公众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5)公众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九、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可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固定电话或者其他联系方式,向委托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提交书面意见。

委托单位:山西腾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薛主任

联系电话: 13593572018

联系邮箱: fcccat@163.com

通信地址:河津市僧楼镇艳掌村南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山西欣国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工

联系电话: 13466847021

联系邮箱: 80370631@qq.com

通信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旱西门街中保大厦302室

  十、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自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附件:+河津市铝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区规规划环评公众意见表.docx